2025/08/28

《南京照相館》——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南京照相館》——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信報    2025/8/28)

2025年盛夏,一部名為《南京照相館》的電影沉重叩擊國人心靈。它不靠血腥屠戮的視覺衝擊,而是以一間狹小照相館為窗口,凝視1937年寒冬南京那個「斷壁殘垣、積骨如山」的時代,揭示日寇殘暴的暗,拍出中華人性的光—— 一群普通人以生命守護真相的微光,照亮了民族最黑暗的時刻。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南京淪陷期間,照相館學徒冒死沖印日軍暴行照片,並將這些「京字一號」罪證秘密運出城外。這批影像不僅戳穿侵略者的虛偽宣傳,更在戰後東京審判中,成為釘死戰犯的鐵證。電影以極致克制的鏡頭語言,將暴行隱於暗房紅光之間,聚焦於亂世小人物的勇氣與尊嚴——照相館一眾從苟且偷生到冒死護送底片。

80年未癒的傷口:歷史認知的斷層

今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3500萬軍民傷亡的慘痛代價,卻在東瀛島國被刻意消音。當《南京照相館》還原歷史真相時,日本影院正上映《長崎 閃光の影で》(幾個見習護士在被原子彈轟炸後的長崎拼死救治傷員)、《滿天的星》(二戰期間一艘日本郵船被美軍潜水艇擊沉,造成船上七百餘名日本兒童身亡)等影片,將侵略者塑造成「戰爭受害者」。這種掩飾侵略歷史,散播歷史虛無主義的行為,正是電影中日軍攝影師偽善的延續。

電影中提及的戰犯審判情節,筆者再查究史實,揭示德國與日本兩戰敗國在戰後對戰爭罪行處理的根本分歧,這種差異更顯怵目驚心:

對比維度

德國

日本

戰犯審判

紐倫堡審判起訴納粹黨、軍隊、企業高層,共177人定罪。1950-60年代西德政府持續追捕在逃納粹戰犯。

東京審判僅28人受審,7人判死刑,天皇免責,財閥高層多數未起訴。及後美國主導釋放戰犯,包括岸信介(甲級戰犯嫌疑人),而岸信介更在1957年成為首相

歷史教育

將納粹罪行納入教科書,建立集中營紀念館

教科書稱侵華戰爭為「進入中國大陸」,淡化南京大屠殺,右翼團體否認「強徵慰安婦」

國家賠償

在二戰後賠償總額約 640億歐元,對象包括以色列與猶太人組織、東歐國家及當年強制勞工。

政府堅持「戰後條約已解決賠償」;

中國民間索賠案屢多敗訴。

社會反思

總理勃蘭特1970年華沙下跪,
建立「反納粹立法」
,禁止納粹意識形態傳播。

民眾視戰犯為「殉國者」,供奉在靖國神社,歷任首相及政府高層以不同形式參拜。

吾輩自強:從記憶到行動的民族自覺

「忍無可忍的時候,我會挺身而出;同胞受苦河山待復,我會牢牢記住」1970年代台灣音樂人劉家昌一首經典《我是中國人》的歌聲,至今迴盪著抗戰精神的血脈傳承。面對歷史認知的角力,我們需要作出理性而堅定的教育紮根行動:

1.           帶年輕一代走進東北「九一八」紀念館、盧溝橋抗日戰場、上海四行倉庫,讓磚瓦血痕講述真相。

2.           觀看《里斯本丸號沉沒》及《東極島(日軍對戰俘虜殘暴及中國老百姓的勇義);《731(揭露日軍細菌部隊暴行), 與《南京照相館》形成歷史拼圖。

侵略我國、殘害同胞十數年的日本,在戰後能保住國體,卻未有反思己過,反而掩飾罪行、拒絕道歉及賠償。如今我們國家在國際舞臺的角色日益重要,在重新認定日本侵略給我們帶來屈辱的同時,亦有實力去堅持要求日本認清罪行,讓日本人知道上輩人對鄰國的侵略,認真道歉並合理賠償。

微光照亮未來

當《南京照相館》片尾將歷史照片與今日南京重疊,這不是仇恨的延續,而是對「和平何來」的深刻叩問。導演申奧把底片喻為「平民的子彈」,當年的照相館學徒用顯影液揭示真相,今日的我們更需以理性自強守護歷史之光——遺忘屠殺,等同二次殺戮;扭曲歷史!

銘記,是為了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一張底片,能擊碎侵略者的謊言;

一部電影,可喚醒沉睡的歷史基因;

國民的自強,終將鑄就偉大的復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