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之二:音樂文化館 許為天(信報 2023/12/30)
歌星偶像的流行文化
上一期說到M+M 的第一項
Martial Arts 武術在香港設文化館 ,今次補上M+M 的第二項 Music,亦正正回應香港政府當局計劃轉型文化博物館、設立流行文化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 正如第一個M ,第二個M也是顯示香港獨有及突出的文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的流行曲。就如現時在文化博物館展示紀念梅艷芳逝世20週年的「絕代芳華・梅艷芳」專題展覽,加上在星光大道「香港女兒」梅艷芳的銅像,確是勾起港人的集體回憶。 當策劃作為一個吸引海內外遊客的文化館時,更應包括當年乃至今天流行內地及海外的歌星:譚詠麟、張國榮、Beyond、四大天王...實在不應只是在星光大道的手印而已。就歌星的選擇而言,更可包括曾在香港生活及發展的鄧麗君及周華健等,當然更不要漏掉在近數年在中國大陸重拾風采的林子祥和陳慧嫻等。
以歌星偶像為單位的流行文化顯示,可以陳列歌星成長經歷、音樂用品、唱片和其他特定物品,甚或標示香港境內相應地點,如成長的屋邨及演出的場地等,讓境內外的遊客可以按圖索驥,全港尋覓偶像足跡,建構更豐富的偶像旅程。
發展傳承、國家規劃
就本港流行音樂發展及傳承,文化館可以促進香港音樂產業的發展,讓新生一代了解香港流行音樂昔日的輝煌,鼓勵年輕人勇於接棒,投身流行音樂事業。而透過文化館的平台,可以聯絡本地、內地及海外相關偶像的歌迷會,
定期組織展覽、演唱會及活動,例如一年四季可以輪流編排四大天王的專題;其他歌星亦可以按其號召力編排吸引境內外歌迷的展覽及活動 ,為香港新舊的年輕音樂人提供一個展示才華和接觸更多觀眾的平台,為香港音樂發展和推廣注入新活力。
音樂文化館的建立對香港旅遊業產生積極影響,隨著海內外旅遊市場的開放,文化館必然成為一個顯著的旅遊景點和文化地標,有助於香港遊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香港的新興產業,可以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動力。而且,文化館更可以成為國際及文化交流的場地,可以邀請來自國內外的音樂人、學者和愛好者參與到文化館的展覽和活動中。通過與國際音樂文化交流,可以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鑒,並增強香港在國際上推廣文化的影響力,夯實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回應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角色。
作為國家內部及對外的窗口及橋樑,建立流行音樂文化館突顯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在維護一國兩制的過程中,音樂文化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推廣和軟實力發揮的平台,通過推廣中華及本港自身的文化和價值觀,來增強香港在國家及國際的影響力。
基礎教育、設計選址
當然,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的保存及傳承不能單靠文化館的推廣,也要著重學校音樂教育的基礎。在一次「一國兩制」教師講座中,在奏出《獅子山下》樂曲前問年青的老師懂不懂唱,遺憾的是大半只說聽過,不懂唱。所以,教育當局應該編定一些經典的香港流行歌曲,納入中小學音樂課程,學校的歌唱比賽也可以規定一定比例的本地經典流行曲。同時,本地流行音樂的歷史和成就更應在小學人文科及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佔一篇章,再與音樂文化館配合,相得益彰。
結合兩個M, Martial Arts 武術+ Music 流行音樂,文化館的設計及選址也十分重要。 正如武術文化館,館內或附近有觀賞場地安排動態的武術表演;同樣地,流行音樂也要有現場真人及樂隊秀。如果M+M是合一場館, 白天武術、晚上音樂,同時激活日夜經濟, 在市區選址要遠離民居的首選西九龍文化中心。當然,如果科學館不是如計劃的搬至現時沙田文化博物館的位置,可以考慮將現時文化博物館改建成M+M文化館。
M+M文化館,不僅可以為遊客提供一個感受香港武術及流行音樂文化的場所,加強香港旅遊業的發展,還可以對香港相關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有利於突顯香港在國家及國際的影響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M+M文化館在香港矚目亮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