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是辛偉誠,還是蘇納克?

 

是辛偉誠,還是蘇納克?              許為天(信報 2022/10/29)

這兩個月在英國一輪政治風波後,又一個新首相出現,英文名稱是Rishi Sunak,香港的所有媒體使用的中文譯名叫「辛偉誠」。可是跳出香港境外,中國內地及台灣均稱之為「蘇納克」。說到西方人士的中譯名,香港、內地與台灣各有不同,也是正常不過。例如英國足球巨星David Beckham 的姓氏,香港譯碧咸、內地譯貝克漢姆、台灣譯貝克漢,可以說是各有各講,無傷大雅。但是涉及到英國官方與政治人物的中文譯名,則可能會翻起一些政治風波。

根據維基百科,在本港使用這些中文譯名有一定的根據,再回歸之前,譯名多數由香港政府中文公事管理局與英國駐港商務專員公署等官方機構制定;及至1997年回歸之後,這些譯名便是由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處理,估計香港的傳媒也便是約定俗成,沿用至今。

 

英領事館「港式獨家」譯名

維基百科中也提到這些譯名只在香港和澳門廣泛使用,而真實的情況,《澳門日報》已經是使用「蘇納克」。更有趣的是,連英國的BBC也不使用自己國家駐港總領事館的產品,BBC的中文網頁也是使用「蘇納克」,而「蘇納克」應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或新華社譯名室制定。

英國的傳媒機構使用中國制定的譯名,倒反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傳媒卻仍舊使用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作品,全球獨家,孤立在世界華人社會中,這是什麼道理?筆者以為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不同地區翻譯的分別,而是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文化的主導權:「譯名誰說了算數?」

有一種說法,1997年順利過度,此等譯名的採用,正如紀律部隊的西式步操,也是不變地沿用。「五十年不變」,可以不變便不變,到2047年才算。如今,習主席在七一標示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沒有了到2047年不變的限期,那便要面對這些殖民管治下的做法是否「不變」了。紀律部隊,甚至學校的升旗隊已經改用中式步操,香港傳媒還要使用英國領事館提供的「港式獨家」譯名嗎?有關當局確實需要研究研究。

 

香港主導體育粵語譯名

要說到香港文化在中文譯名的主導權,在體育界別中,更準確的是在足球報導中,香港可能在大灣區中大有作為,這話怎說?

英超球會Arsenal,香港一路沿用「阿仙奴」,內地的翻譯是「阿森纳」,不涉政治,相安無事。更且,在內地的粵語媒體(如廣東體育台)在旁述足球時也會用到香港的譯名。所以,在大灣區以至廣東廣西的粵語群體中,在體育賽事中的港式中文譯名確實有主導優勢。那便可以利用這優勢創造香港的文化產業:粵語旁述的體育節目。

其實,在內地的民間直播頻道中,亦有少部分用粵語旁述的體育賽事,就是方便一批粵語體育愛好者,同聲同氣,易於投入。但畢竟民間串流未合法規,而內地的主流電視台亦不會投資太多在粵語旁述方面。那麼香港的體育賽事播送便可因利乘便,來一個省港通的粵語體育賽事的合作,內地的粵語體育愛好者便有合法規的體育頻道,與香港的球迷一齊喊出「阿仙奴」或是「車路士」(英超另一球會Chelsea,內地譯作「切爾西」),真的希望香港這一個文化產業可以落戶大灣區。

 

CGTN英語當代國情時事

香港文化落戶大灣區,倒過來,香港市民亦要了解內地文化。現在正處於國家與美國西方對抗之時,內地主流媒體如何看世界局勢的發展:中美博弈、俄烏局勢...?有興趣的當然可以網上搜尋內地的資料,而現時香港電台電視33台也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一般觀眾可以免費在新聞報導中獲取。最近新增的34台,是傳播中國環球電視網紀錄(CGTN  Documentary)頻道,是一個全日英語頻道,筆者推薦給大學生及中學生,學習多一些「中國故事」的英文詞彙及說法。

如果可以再增添頻道,筆者建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 ),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所屬的全日英語新聞台。以往,要直接用英語接觸新聞,多數是BBCCNN等西方的觀點,看CGTN便可以用英語來了解當今國情及世界時事的國家觀點。這一方面,對培養香港中西薈萃愛國愛港的未來人才特別有幫助。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做到習主席提出的「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有變的地方,也有不變的優勢,港人真的要好好把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