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平行時空的教育諮詢

 平行時空的教育諮詢                   (信報 2020/10/3)

[平行時空即是你有你講、佢有佢做,如同平行線並不接合的現象]

 

2017年,林鄭月娥上任特首時有心關注教育設立了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經歷約三年的諮詢探討,終於在922日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報告的標題是「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啓迪多元」,主要分六大方向,其小標題是

1.         進一步彰顯全人發展的重要性

2.         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

3.         在高中階段推行課程和評估調適

4.         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

5.         提高大學收生靈活性

6.         加強中小學的STEM 教育

在去年九月,筆者曾就諮詢文件呈交意見,觀乎委員會成員以及行事慣性及作風。一己之見只盡教育專業勸善之角色,對納入最終報告之中不存厚望。現在報告出來,看到了委員未能作出一個根治流弊、近瞻遠矚的改革藍本,以一個歷年三載的探究而言,可算是效益不彰。在「全人發展」一項,本人建議應在教育層面中建構一個不同階層及階段的理想學習成長模式,然而,報告只是提出學校層面的細節,如提升學校領導人員規劃課程能力、闡明「學時」概念(相對於「課時」)等等。當然對教育局而言,細節容易處理執行。但在缺乏大方向之下,最終的教育效果可能是互相抵銷,徒勞少功。

談到價值觀教育,我的看法是「小學教育在於基本知識和學習及生活習慣的培育,但揠苗助長地在小學階段推行生涯規劃教育,未有照顧幼少青年學生的發展規律,只會令小學教育更加臃腫,學校教育方向迷亂。」但報告中仍是堅持要高小階段盡早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當然,眾多教育專家匯聚的委員會有他們的道理。既然是自己的大部份意見在教育層面的諮詢不獲採納,又試嘗試在政治層面進言,就是在特首施政報告的諮詢期內提交意見。

發文的標題是「*領導無能、學子遭殃*」,筆者擬定這標題並不是要聳人聽聞,而是確實反映出這20年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亂象。假如教育當局領導有方,就不會如此多家長為子女選擇非主流的學校教育,乃至到在中小學期間已尋求到外國升學。如果過去20年教育政策是走得對,這幾年來的街頭運動中便不會填滿在特區成立後教育成長的一群青少年;一大批大學生、中學生挺身犯法,眾多學子不學無術、迷途正道,這不正是「學子遭殃」嗎?而教育領導的高層大多數未有教育專業的培訓,亦欠缺教學前線的智慧,每每以政治要求、民情輿論角度作為教育政策的主導,如何有能力去撥亂反正呢?

在提交的意見中,指出以下四大弊端及施政可改善之處,也希望讀者們齊來指正。

 

現存弊端

國情教育

1.         國情教育內容在現時基礎教育零散在不同學科及活動中,未有系統地建構成「中國人」身份的認定。

2.         國情教育在學校中,負責人分散各科,縱使有分工也未必合作,更難有問責。

3.         以基本法、港版國安法的法律條文情景搬入中小學教學,並不配合學生學習的發展心理及課程。

高中教育

1.         未能依學生學習能力及興趣分流師生受苦。

2.         未能配合現時教學科技的發展而因材施教 

3.         學校強調文憑試達標或優秀成績的爭取,忽視品行,導致品學兼「憂」。

大學教育

1.         大學教師表現由學生評估主導弄成教學互相放縱,水平低下。

2.         大學高層以學術為主,忽視學生品德培養。

3.         相當部份大學師生欠缺正面國情,偏離一國兩制的方向。

教育局領導

1.         在國情教育中無愛國之心、在教育領導中無專業之能;沒有使命感,亦欠缺宏觀教育視野。

2.         辦事因循按章,只會被動式了解前線,而不懂主動提供協助。

3.         委員會名實不符(如教統會),未能發揮智慧匯聚的功能。

 

施政建議

教育局領導

1.         重組教育局高層,必須有教學前線專業經驗,兼具相應學術資歷(如教育碩士以上)更佳。

2.         檢定委員會及發揮其應有功能,提供空間予委員作決策,加設學術研究功能;重新設立教育委員會,設定定制的專業諮詢決策途徑。

3.         教育局的中層領導應以借調或體驗學習認識了解前線,在考績中必須考慮官員的主動性及解難果效。

大學教育

1.         重新檢定教師評核體制,強調教學水平。

2.         設立品德及國情教育專責小組,負責統籌校內師生品德及國情教育事宜。

3.         培育正面國情發展的師生小組及活動。

高中教育

1.         以試點形式開展弱勢及精英學生的高中單元學習課程,配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及出路。

2.         探究當今教學科技發展對高中教育的發展,並製訂短中長期計劃。

3.         開始策劃小部分中學初高中分流,讓學校可與更加專注初中的基礎學習與高中多元化學習的分工。

國情教育

1.         教育局設立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統籌現時中小學教育中不同學科及活動對中國人身份認定的建構。

2.         設立國情教育教學資料平台,讓學校校長老師對國情教育中的法理情有充分及即時的資料以作參考。

3.         取消以基本法、港版國安法為本位的中小學國情教學,改從中國文化、歷史、地理的人文教育入手,從教學慣性及校園氛圍出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