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基礎教育「破繭成蝶」的窘局

 

基礎教育「破繭成蝶」的窘局     許為天(信報 2025/7/12)

見報標題:基礎教育「破繭成蝶」陷困局

上個月,本港特首李家超在接受訪問時,「破繭成蝶」比喻香港發展階段 -- 「繭」是限制與挑戰,「破繭」即破局求變。若深究生物學隱喻:毛蟲體內潛藏精密變身程式,當「成長指令」啟動,舊器官分解為養分,同時「蝴蝶藍圖」以巧勁重組新軀,終迎新生。此過程不僅是生命奇跡,更是資源優化與適應性創新的自然典範。在基礎教育界的改革上,筆者在本欄中不止一次提出「蝴蝶藍圖」,其「成長指令」的能量是否蓄積充足呢?

情景一:一個內地教師在本港教學分享會中小學科學評估方式,以「核心素養」為軸,實現三大突破:破「分數枷鎖」,對準未來人才所需的批判思維與創新力;多元動態評估,織就「過程-結果-實踐」立體觀測網;AI科技深度賦能,將隱性能力轉為顯性數據。以評促教、以評育能,縱使落地效果或存摺損,此「以評促教」模式已屬全球前沿。

教育實踐出現落差

情景二:小學團隊及大學顧問分享數據驅動的改進教學實踐,例子是教師誤判學生學習所得,所以在評估中得不到合理的結果。當然,以評促教的實踐是做到了,但是為什教師會誤判呢,又為什麼科主任會批准這個評估出現呢?這是教師及中層領導最基本的專業工作。筆者與教師朋友提及這個情況,朋友回應我一兩個更差劣的教師處理評估的行為。

內地教師在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上表現突出,遠超香港教師。當然主因是兩地教師工作重點的差異,但背後反映的是內地教育系統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視:從「雙減」政策到人工智能,教師被鼓勵將教研成果融入課堂,形成「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環。

反觀香港,教師多停留在「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過去數年大量優秀老師流失,教師團隊青黃不接,所以在教學範式轉移及能力提升方面舉步維艱。而在校內教學管理上,前線教師課時太多,備課不足,難以處理學生的即時回饋;科主任亦未必可以每次都細緻評估教師試題,便出現情景二的Trial & Error。與情景一的比較,這種教學實踐的落差,導致香港學生在基礎學習中跌宕成長,根基不穩,更難談上深度思考能力,與內地同齡學生差距逐漸拉大。

港生創造力不如人意

情景三:朋友團中探討中國大陸高考全國一卷作文題與香港DSE中國語文作文題的對比分析:內地的是結合老舍、艾青、穆旦三則文學材料,探討個體與民族、苦難與抗爭的關係(配合抗戰勝利80週年);香港的是三選一: 「藏在泥土中的寶物」(借物抒情)、「為不完美添色彩」(辯證思考)、「量力而為vs突破舒適圈」(議論文)。大陸的是以文史哲整合鍛造深度思辨,回應立德樹人目標;而香港則以生活化寫作培育實用表達,契合通才教育理念,欠缺文化底蘊。

內地普通高考僅約半數同齡學生參加(其餘多就讀高職),而香港DSE則覆蓋絕大多數中學生。因考生群體規模和選拔性質不同,直接比較兩考試的難易度有失公允。然而,正是兩者對學科能力要求的差異,導致兩地頂尖學生的學術表現呈現顯著分野。根據PISA 2022的測試結果,香港學生在科學高階能力和創造力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以往有基礎評審的中學會考(CE)和選拔精英的預科高考(AL),而現今香港中學缺乏甄選制度的六年制便是世紀初教育改革出來的結果之一,基礎教育今日站在這樣的歷史隘口。二十載的「春蠶吐絲」:教育改革、STEAM、價值觀教育、國安教育、人工智能結出重重厚繭,要破繭而出,香港教育界的能量足夠嗎?

2025/07/09

METALS與新增專業:從國家戰略到香港啟示

 
METALS教育與新增專業的融合之路:從國家戰略到香港啟示         許為天          2025/7/9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4699
2025-07-09 灼見來論
 
筆者在2022年提出將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教育加上L(語言)這在香港主要關鍵性的學習項目,而成為METALS教育;進而回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又提出METALS2的另一主流學習:
M 代表Music, artial Arts, ovie, ěilì (音樂、武術、電影、美妝)
E 代表Esports,ating,nvironment (電競、飲食、環境)
T 代表TV,heatre,ourism (電視、演藝、旅遊)
A 代表Art, esthetic  (藝術、美學)
L 代表Life,iving,ove (生命、生活、愛)
代表Service,ports,tage, tory (服務、運動、舞台、敍事)

        2025年,國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增29個專業,其戰略佈局直指四大關鍵領域:人工智能深度應用、人口結構應對、綠色轉型及文化軟實力建設。其中20項專業與METALS 2高度契合(註1),印證此框架的前瞻性——這不僅是對科技浪潮的因應,更是對「消費體驗經濟」崛起的戰略布局。當製造業崗位被AI與機器人取代,人類的獨特價值將體現於情感連結、文化創造與體驗設計之中,而METALS教育框架恰似為這些新專業量身打造的素養基座。
 
METALS與國家新專業的深度共鳴
「音樂科技」「智能影像藝術」等專業本質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呼應METALS中「M」及「A」(音樂、美妝、藝術)培育的創造性表達;「智慧城市與空間規劃」「國際郵輪管理」對接「E」(環境互動)與「T」(旅遊)的體驗經濟核心;「智慧應急」「嬰幼兒發展」則紮根於「L」(生命關懷)與「S」(服務)的人文素養。這些專業共同指向AI時代的「人性化能力」——當全球勞動力的20%全球被自動化取代(麥肯錫數據),人類需以情感智慧、文化解讀與體驗創新構建競爭壁壘。例如「舞蹈治療」實為運動(S)、生命關懷(L)、服務(S)的跨界結晶,而「虛擬空間藝術」融合藝術/美學A)、電競E),培育元宇宙策展人。
國家佈局背後是硬性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佔總人口的21.1%。老齡人口催生銀髮產業,生命/+服務(L+S)中便孕育出「老年醫學與健康 」、「健康與醫療保障」和「藥物經濟與管理」的專業。
 
香港教育體系的啟示與挑戰
在本港高中教育,中學文憑試應用學習確實提供了很多與METALS相關的科目 (2),近年考生數量亦有顯著的提昇(20223,545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7542人次),但仍只佔全體考生不足兩成,認受性不高,而升學的出路亦有所限制。要有所突破,便在學生評價體系方面超越傳統學科分數的限制,作出多元能力的認證,例如推行「METALS素養護照」,記錄學生在服務、創作、跨文化項目中的實踐成果。
至於大專學科方面,主要科系仍固守傳統學問及STEAM學科發展,可幸是當局已在一些新興大專院校中增設應用學科的鼓勵,這方面一定要加倍努力,更應結合大灣區及中華大地的發展。好讓中學師生擺脱生涯規劃的視野限制,例如開闢「大灣區METALS實習走廊」:深圳美術館(新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成爲體驗設計、綠色科技、文化敘事的實戰場。
教育真正的未來,在於讓人類更成為人類
 AI擅長計算,我們需深耕感受;當AI優化流程,我們需創造意義。國家新增專業與METALS教育的共鳴揭示:香港唯有打破「傳統學科至上」的慣性,在教育中植入文化創造、情感連結與體驗設計的基因,方能培育出在消費型社會中既能適應變革、更能定義未來的人才。這不僅是教育革新,更是文明價值的錨定——在科技的浪潮中,守護那些使人之所以為人的光輝。
 
1
M 類(創造性表達與身體技藝)
1.     音樂科技 → 音樂(M
2.     智能影像藝術 → 電影/藝術(M+A
E 類(環境互動與數位體驗)
3.     遊戲藝術設計 → 電競/美學(E+A
4.     智慧城市與空間規劃 → 環境(E
5.     低空技術與工程(如無人機應用於環境監測)環境(E
6.     碳中和科學與工程 → 環境(E
T 類(文化傳播與休閒產業)
7.     國際郵輪管理 → 旅遊(T
8.     數字演藝設計 → 演藝/舞台(T+S
9.     數字戲劇 → 演藝/舞台(T+S
A 類(藝術與美學實踐)
10.  虛擬空間藝術 → 藝術/美學(A
11.  人居設計 → 美學/生活(A+L
L 類(生命關懷與社會連結)
12.  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 → 生命/愛(L
13.  老年醫學與健康 → 生命/愛(L
14.  健康與醫療保障 → 生活(L
15.  人才發展與管理 → 生活/社會連結(L
S 類(服務敘事與實踐技能)
16.  智慧應急 → 服務(S
17.  藥物經濟與管理 → 服務(S
18.  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 → 服務(S
19.  舞蹈治療 → 運動/生命關懷(S+L
20.  航空運動 → 運動(S
另類(Others:技術與工程核心)
21.  人工智能教育 → (側重AI技術教育)
22.  區域國別學 → (地緣政治與文化研究)
23.  海洋科學與技術 → (自然科學應用)
24.  智能視聽工程 → (硬體技術開發)
25.  工業軟體 → (製造業數位化)
26.  時空信息工程 → (地理信息技術)
27.  智能分子工程 → (材料科學)
28.  生物質技術與工程 → (能源與化學工程)
29.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 (半導體技術)
 
2
Ø  創意學習
文創產品設計
時裝形象設計
室內設計 / 室內與展覽設計
數碼年代珠寶設計
電腦遊戲及動畫設計
數碼漫畫設計與製作
流行音樂製作
舞出新機舞蹈藝術
由戲開始劇藝縱橫
媒體及傳意
Ø  媒體及傳意
數碼媒體及電台製作
電影及超媒體 / 電影製作
數碼品牌傳播 / 數碼廣告
多媒體故事
公關及多媒體傳訊
創意英語商務與媒體
Ø  服務
新派東南亞菜
甜品及咖啡店營運
西式食品製作
機場客運大樓運作
酒店服務營運
酒店營運
幼兒發展
幼兒教育
美容學基礎
樂齡科技與服務
Ø  應用科學
食品創新與科學
食品科技及營養
動物護理
健康護理實務
復康護理實務
運動及體適能教練
運動科學及體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