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唱好「一國兩制」

 唱好「一國兩制」          許為天(信報 2021/9/25)

201610月,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女士在香港大學一個題為「一首歌,一個時代」的演講中,向台下聽眾提問「人生啟蒙歌曲」是那一首時,那時候另一所大學的副校長在台下回應: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龍應台有點,反問﹕「真的?《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沒想到台下意有觀眾帶頭唱出﹕「一條大河波浪寬……」,初時歌聲還比較薄弱,但合唱的觀眾越來越多,最後竟演變成全場大合唱。

愛國歌曲什麼時候植根香港呢?

可惜的是,在接著的幾年內,那所大學的學生卻讓人看見做出反對《我的祖國》的言行。另一方面,服務該大學的筆者則會在918日的課堂內播放《松花江上》,讓「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喚醒香港青年老師對國家苦難的認知。值得欣賞的是,今年教育局亦以「紀念九一八、培育愛國心」為題,發動學校莫忘國難,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及責任。在活動中,可會唱起《松花江上》呢?這些帶動民族感情的歌曲,乃至在國內眾口一聲的愛國歌曲,又會到什麼時候才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植根呢?

答案是,不需要等到「哪年、哪月」,便有在香港全國同胞歡聚一堂的機會,就是四年之後粵港澳合辦的全國運動會。香港有機會作為開幕典禮的東道主嗎?那便要看辦不辦得來了。今年在陝西西安的全運會開幕典禮可以作參考,各方面的編排及大型表演,相信以香港曾主辦東亞運動會的經驗應該不是問題。疑問的是,在國內大型運動會的尾聲,會是全體出席同胞合唱《歌唱祖國》,還有四年時間,我們學得來嗎?

這首被譽為「第二國歌」的《歌唱祖國》,也是在香港教育界在歷年慶祝國慶晚宴時全體大合唱的曲目。筆者的書架上還存有十二前國慶宴會上派發的《建國六十週年金曲選》,可惜的是內裡絕大多數金曲也只是放在頁裏譜間,可曾出現在這十多年的大中小校園內呢!

 《康定情歌》與《小李飛刀》

以上提及的歌曲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是屬於兩制的另一制,我便談一談筆者少時在本地成長在校園內學懂的民族歌曲:《青春舞曲》、《康定情歌》、《送別長亭外》等等,也是在不知不覺中淡出了本港青少年成長的歌曲記憶,因為學校可能已不再教授、社會中也難有集體傳誦的機會。

再回到更道地的香港粵語歌曲文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的黃金時期,由香港擴散到內地及東南亞,乃至成為全球華人的至愛,一首《小李飛刀》,唱遍大江南北。可惜時至今日,樂壇生力軍竟然有眼不識李克勤,倒反我們的樂壇前輩卻在神州大地走進千家萬戶:鍾鎮濤、張衛健在珠江河畔唱起《獅子山下》、林子祥在上海灘頭訴說著他的《數字人生》、鄭少秋也在金陵古都欣賞著廣西小姑娘演繹他的名作《笑看風雲》。此景此情,我和在粵語歌曲流行文化成長的讀者們都會百感交集:高興的是粵語歌曲經典再現神州,感嘆的是此等音樂盛宴竟然不是擺設在獅子山下

 文化局正好承擔使命

既是改革的年代,也便是時候將本港粵語歌曲的傳承由花果飄零轉化為靈根自植。既然中國語文有指定篇章,讓香港的老中青可以有共同中華經典篇章的對話,學校的音樂科也應擺脫學院派的音樂培育,放多一點生活教育的歌曲傳承,由本地語歌曲出發、以致中國民族曲目,再進一步包括全國流行的愛國歌曲,增加此類歌曲表演以及比賽的機會,唱好「一國兩制」。

當然,官民正在熱烈議論的「文化局」,正好承擔在社會氛圍及大眾傳媒中,重建香港作為粵語樂壇發源基地的使命,不要讓香江前輩艱辛努力寫下的名句飄離維港,更要發揚光大,讓這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