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學校教育:從創價至改革

 學校教育:從創價至改革 許為天(信報 2024/6/29)

月初,筆者出席了一個題為「創價教育對當今社會的啟示」的講座,席中有深受創價教育薰陶的中小幼教師,以實踐者的角度深入探討創價教育的精神,以及它為當今社會帶來的啟示。為方便讀者了解,我便列出本人認為創價教育最關鍵的一段:

《贈給創價教育工作者》

一、 成為「孩子幸福」為首要的教育工作者

二、 成為開拓人間革命(自我變革)之道的教育工作者

三、 成為生命光輝顯示實證的教育工作者

簡單概要的說法,便是以孩子幸福為教育之本,強調教師自我變革及重塑,而用上人間革命,果真有《禮記·大學》所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專業承諾。出來分享的老師,不論崗位都是盡心盡力,竭盡所能,在疫情期間努力轉型網上教學、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材施教。這些努力便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專業提升,在這基礎之上,人間革命之道又是從何說起呢?

筆者以為最關鍵的就是第一項中的「孩子幸福」:是現在的幸福還是將來的幸福?在學校教育上,「慈母多敗兒、嚴師出高徒」,學生現在與將來的幸福是否矛盾呢?

典型的例子是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的張桂梅校長,她幾經艱難在偏遠山區創辦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讓許多貧困女孩得以接受教育,辦學目標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大學」,由走出大山到走進大學,從而獲取三代人的幸福(學生的父母、學生自己及學生的下一代)。在她的努力下,這所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許多畢業生都考入了名牌大學,至今改變了二千多名女孩的命運。然而,走出大山時女孩及家庭的適應,在學校中嚴格的學習紀律和近乎軍事化的管理,又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學生的部分個性和自由,學生學習時有幸福嗎?

幸福是主觀的心態認定,張校長便是將「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不斷灌輸,學校的誓言是「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學生便感受到學校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相對於高山上的貧困環境)、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校長的督促鼓勵、有學成師姐的具體引證,也將學習上的艱辛轉為成長的磨練,成為現在的幸福。如此,現在和將來的幸福便是相輔相成:只有把握好現在,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筆者以張校長的辦學經歷來說明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孩子的將來幸福」,而這將來幸福往往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現實的例子便是香港教育一直重視英語學習、家長對英文中學趨之若鶩,香港所有公營大學的主要教學語言也是英語,這正是回應香港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要。而在一國兩制新時代中,香港作為國家的門窗及橋樑,對英語及其他外語的人才需要有增無減。當然,普通話的學習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亦不可或缺。在粵語為社會主要溝通語言的香港,不少成年人也曾體會到由小學母語(即粵語)教育轉到英文中學時的艱辛。既是如此,為什麼不可以在小學已經要求學校以普通話及英語為主要教學及溝通語言,以有趣和互動式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趣味,也成為學習時的「幸福」。不能做到,究其原因,學校辦學慣性及教師的能力是兩大重要因素。

回到創價教育,強調要誘發學生的潛能,「櫻梅桃李,各展所長」,確實是在未來社會中,需要各種廣泛有價值的人才,除了現時強調的商貿科技,還有各類文康體藝、民生服務等等,正如習近平主席提出「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急、難、愁、盼」便可產生不同類別的服務行業。學校教育便應在最基本的服務精神、「助人為快樂之本」等作重點的培育,希望十年後的香港不再需要「行多一步,好客之道」如如此商業目標的補救式成人教育。當然,學校教育(尤其是高中)亦應為學生提供未來較熱門行業(如新能源汽車)的基本培育。

教學語言及學習內容的大變革中,學校教師又能否放下現時熟悉的粵語及傳統科目教學,通過自我變革和重塑,轉型為熟悉英普兩語及其他學問才能的導師,配合學生的未來需要?

張桂梅校長給我們一個教育工作者成為生命光輝顯示及創造「人間革命」的實證,在當日講座中,「只有在挑戰辛勞與使命當中方能產生人生價值」成為香港教育工作者改革前進的座右銘。只有不斷地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才能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現在及未來的幸福,敢於面對未來的挑戰,實現個人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