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如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如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許為天(信報 2025/2/10)

見報標題:香港應循四方向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80年前的今日,香港仍在日軍鐵蹄管治之下,現今的香港人又有幾個會有淪陷生活的認識?去年政府施政報告中提出:「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政府會舉辦紀念活動,提升愛國精神。」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也是一個讓香港社會重新審視歷史、傳承記憶的契機。

香港在二戰期間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時期,這段歷史不僅應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組成部分。從19411225日香港淪陷,到1945815日日本投降,香港成為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受害者之一。日軍在香港實施的暴行,包括屠殺平民、強徵勞工、掠奪資源等,給香港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而一齣去年在內地公映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正是香港淪陷時期的一段歷史見證。影片聚焦在1942年二戰期間,一艘名為里斯本丸的日本運輸船搭載著近兩千個在香港深水埗營囚禁的英國士兵戰俘至日本,航行至浙江舟山群島附近被美軍潛艇擊沉的事件。在船隻沉沒前後,日軍對待戰俘的殘忍行為暴露無遺,他們不僅拒絕給予救援,甚至對試圖自救的戰俘開槍射擊,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國際戰爭法規和人道主義原則。

相反地,舟山群島上中國漁民儘管自身處於戰亂之中,也冒著生命危險救助落水英軍,這種行為體現了人類最樸素、最真摯的同情與互助。這種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是對戰爭陰霾中的一抹亮色,也是對人性光輝的最好詮釋。

電影中這些英國戰俘的故事,不僅是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也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而香港在抗戰中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作為國際港口城市,香港成為抗日力量的重要據點。八路軍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組織抗日活動;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茅盾、鄒韜奮等留港避難,並通過文化創作宣傳抗日;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在香港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組織救援物資,營救被困人士。這些歷史片段,展現了香港在抗戰中的特殊地位與貢獻。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不僅是為了緬懷先烈,更是為了讓年輕一代了解歷史、珍惜和平。過往香港歷史教育及文化傳媒往往忽略了抗戰歷史的重要性,許多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甚至對國家抗日悲壯歷史及香港淪陷時期的苦難毫無概念。通過紀念活動,我們可以重新喚起社會對這段歷史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香港在抗戰中的角色與犧牲。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市民的國家認同感,也能促進社會對和平與正義的追求。

為了更好地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香港政府和教育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推動文化創作,以影視形式傳遞歷史記憶

《里斯本丸沉沒》將於今年在香港公映,趁此機會廣泛邀請里斯本丸所涉英兵家屬及曾在港淪陷期共度時艱的香港和國內外友人或其家屬共聚參與紀念活動,發揮香港作為中外友誼聯繫之紐帶作用。政府更可以組織內地以抗戰為主題的影視及戲劇在香港公映,支持本地文化單位拍攝或創作類似《里斯本丸沉沒》的影視劇,如《省港大營救》、《宋慶齡在香港》等,講述香港抗戰期間的故事。這些作品不僅能豐富香港的文化內涵,也能以更生動的方式傳遞歷史記憶。

二、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合作,共同紀念抗戰勝利

香港可以與內地城市及國際社會合作,舉辦跨地區的紀念活動。例如與廣州、南京等抗戰歷史重要城市聯合舉辦展覽或研討會;與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合作,探討二戰期間的國際合作與人道主義精神。這些合作不僅能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也能促進不同地區對抗戰歷史的共同記憶。

三、 舉辦大型紀念活動,提升社會關注度

政府可以組織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如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儀式、歷史圖片展、紀錄片放映會等;有創意地可以設計「文化名人大營救」路徑遊作為特色旅遊。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吸引市民及遊客參與,還能通過媒體宣傳擴大影響力。此外可以邀請抗戰老兵或其家屬分享親身經歷,讓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溫度。

四、加強歷史教育,將抗戰歷史納入學校課程

首先要加強教師認知,教育局應將中國近現代史納入師訓課程及專業發展活動,更要重新審視中小學歷史課程,將香港抗戰歷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教學大綱。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影視教材、歷史考察等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香港在中國近現代史的經歷與貢獻。相關學習活動可以 結合本地歷史資源,如香港抗日遺址、博物館展覽等,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歷史。

抗戰勝利80周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也是一個讓香港社會重新審視歷史、傳承記憶的契機。歷史不僅是過去的記憶,更是未來的指南。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珍惜和平,堅守正義。希望香港政府和教育局能考慮以上建議,讓抗戰勝利的記憶成為香港社會的共同財富,並為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