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6

香港教育:從「維新」到「改革」

香港教育:從「維新」到「改革」 許為天(信報 2024/4/6)

事件一:一位校長訴說,一位老師經常請病假,更且是當天早上才致電學校請假,以致學校要應急安排課堂,擾亂學生學習。也曾提醒該老師早一點請假,方便調動,但仍然不改劣習,奈何!

事件二:另一位資深校長訴說,同一辦學團體的新任校長相當自我,不太照顧辦學團體交帶的集體工作,便只能由資深校長盡力承擔,另一奈何!

 操守指引的實踐難點

根據《教師專業操守指引》第三章中提及教師專業操守及行為,回應事件一:第五節「盡忠職守」列明教師應「認真履行職責,努力落實教育目標及學校政策。嚴謹執行教學工作,竭盡所能完成專業職務,為教學質素負責。」如此教師,相距指引甚遠;回應事件二:第五節「維護專業」列明教師(包括校長)應「與持份者衷誠合作,與同儕建立團隊協作文化,協力提升整體教學質素,推動學校持續發展。」校長本應以身作則,可是我行我素,同儕團隊也只能走位互補,忍受包容。

《教師專業操守指引》有善意的提醒,什麼叫認真、努力、嚴謹、衷誠?尺度大有不同,而在一般資助學校中,也難將以上兩事成為觸犯操守指引的個案。可是在直資學校,又是另一尺度,一位直資學校領導回應:事件一在他的學校根本不能存在,這位老師一早被解僱;事件二是辦學團體聘任及行事模式,一般而言,與同儕不合作也難過試用期。

 「維新」步驟遇「改革」大局

資助學校的運作,這幾十年內雖然經歷了學校管理新措施、質素保證、校長教師專業培訓要求、校董培訓、全面學位化、凍結部分升職位轉彈性資源等等,但是以班數計資助、規限各級教師人數、不少特殊津貼未能通用等等,均使到學校運作模式只能「維新」式寸進,但是卻遇到「改革」式教育界內外大環境,例如世界級的人工智慧衝擊、本港式的經濟轉型及愛國主義教育。

直資學校的「完勝」優勢,在上一期的文稿已有表達,及後一位直資學校的校長老友回應,那麼資助學校也可以申請轉直資。話雖如此,要改變上至辦學團體、下至一般學校教職員工又談何容易。所以由上而下的「改革」才是起動的力量,一開始可以由兩端做起,一端是已經有學校改革過程及果效的學校;另一端則是需要救亡圖存的學校,當然在後者需要更多人力財力的支援,這可以顯示香港教育「精準扶貧」的人文精神,配合國家「共同富裕」的國策。

可是,要教育當局由上以下起動「直資」化又談何容易,其中道理在於香港學校教育的社會角色,其中一種學理分類是人力資本及文化資本的選擇。以人力資本論,學校教育會配合社會中現在或未來需要的技能培養相應的人才,所以大多數會在高中時設立普通及職業取向的分類;而以文化資本論,則是在整個中小學課程中主流朝向傳統大學升學,課程較為統一,亦是香港教育的模式。在半個世紀前的香港社會,不少低下階層的學生透過學校教育的階梯向上流移動,這亦是在文化資本論中的優勢,當然未能向上移動的便只能停留在社會的底層。然而,事至今日,學生學習所需的資源越來越多,上一代的家庭社經狀況複製在下一代的發展上,社會流動停滯;而在更大的局面中,未能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從而促進社會產業的多樣化,更是香港社會面對的困境。

所以,只是倚靠個別學校的「維新」行為已難以面對香港整體的「改革」局面,教育當局應跳出傳統的框框,將目光投放在大灣區乃至整個大中華區學校教育的領導角色,敢於擔起「改革」的旗幟,讓香江教育再展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