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2

初心、發展到靈活辦學

初心、發展到靈活辦學    許為天(信報 2024/3/2)


 初心與發展

事件一

有一位大專學生問我:「美斯欺場事件,網上觀點說到有政治干擾,又可能是出場費問題,許Sir如何睇法?」我便提議同學跳出框框,回歸運動員演出的初心:足球踢得好是自己乃至國家的榮耀,可以盡量展現也是運動員的初心。香港球迷熱烈捧場理應高興,真的因為受傷出不了場,也必須即時現身解釋,並作合適的補救,如巡迴場館拍合照等等。而地方領導人捧場會面,也應有握手招呼的基本禮貌,可謂「面是人家俾、架是自己丟」。

事件二

年初三赤口到新界郊遊,在大埔大尾篤見到一大批市民踏單車遊玩,洋溢新春歡樂。再想一想,這可是半世紀前香港市民郊遊的景況,看看深圳河的另一端,大灣區市民已經可以享受在深圳商場內滑雪騎馬,閑暇生活確實更多姿彩。

回到學校教育,正如醫者的初心是治病救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便是教書育人,當然「教書育人」的WHAT (內容) HOW (方法) 有其甚本性及發展性:甚本在於基本能力態度及學生發展階段的配合;而發展則在於時代、科技的進步及社會變化對學校教育的要求。

 為什麼官津學校辦不到

在香港教育體制中,香港私立及直接資助學校的辦學模式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為教育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最近,筆者親歷一間每月學費逾萬的私立小學的介紹,提及學校「以關愛、思考、實踐啟迪學生的全面發展,致力培育學生們的正向觀念、思辨能力、意志品質及公民意識。」並著重「結合專題式雙語教學 (普通話和英語) 和實證為本的學術課程。」辦學理念與一般官津小學無異,當然以兩倍於官津小學學生的單位成本(每位每年約港幣七萬三千元)作為日常經費,學校在個別化教育及多元化活動中更加豐富。但是,如果重點放在雙語教學 (普通話和英語) 的課程,一般小學的資源亦應該是綽綽有餘。見證於另一次直接資助小學活動之中,活動前聯絡老師向我表示:「學校的溝通語言只限普通話及英語,只因你是分享嘉賓,所以可以例外用粵語表達」,感謝之餘,看見一班一班小學一年級的同學進入禮堂,班主任以英語指示之下秩序井儀。收費相宜的直資小學辦得到,為什麼官津小學辦不到呢?

這便要說到政府給予直資學校的彈性:額外收取學費、自主靈活收生、校本教學語言、彈性資源運用(包括教師的數目及薪津)、公開考試的選擇[中學適用];凡此種種,在過去十多年的實踐中,確實驗證以上彈性對辦學育才的優勢。例如,在教師的薪津和聘任安排,可以有更鼓勵性的晉升職級與及有效率的解聘,保持教師隊伍的專業效能。再者,透過靈活的資源運用,直資學校可以提供更多類型的科目及活動;而在學生學習模式來說,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如網上英語對答、VR 模擬實境外地考察等等)亦是現今時代學生學習模式的新發展。

反觀不少官津學校,在現時優良教師供應不足的情況之下,仍然要聘任能力不足的老師「濫竽充數」,當然影響一般課堂的教學質素,也帶來新老師管理的難題(如工作態度、行為操守等),浪費不少學校行政領導的精力。一方面窘於教師隊伍的管理,另一方面卻未能照顧到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網上資源,顧此失彼,又如何能體現「教書育人」的初心。

直資學校:從「完勝」到先驅

難怪,整個香港學校教育還是以汰弱留強的精英主義作為主導思想,一來違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二則與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國家發展策略背道而馳。其實,不少培育低組別學生的中學以「人皆有能」的宗旨,作出多元化學習的模式,奈何礙於教師隊伍的編制及資源調撥的限制、文憑試的學術要求,局限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及發展途徑,使到原來可以多姿多彩的高中多元化學習及前途規劃只能是因緣際遇,做福少數,未能普及到眾多傳統學習興趣及能力不及的學生,而這批學生便被教育制度淘汰,以失敗者姿態離開校園。如此結局,實難有終身學習的動機,這亦解釋了香港一些基層服務業(如的士司機、餐飲服務等)未有跟隨時代進步而有質素的提升。反觀內地大城市的中等技術人員及前線服務員的質素,這十年來有顯著的提升,如此成果亦是建基於基礎教育的質素保證,才能達致整體國家精神與物質文明共同進步。

           香港教育面對「一國兩制」新局面的挑戰,辦學體制的檢討及改革刻不容緩。所以,體制應由貧富不均的 「完勝」更換成教育改革的先驅,亦即在直資學校優良的行政及教學經驗應該逐步移植至一般官立津貼學校,惠及每一名學生,「優質教育齊共享,香江學子盡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