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活動年曆的回顧與前瞻 許為天(信報 2023/8/12)
今年8月2日,教育局依往例頒布下學年的《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將國民教育的重要日子又添了五個。趁此時機,讓筆者回顧一下國教活動年曆的產生及其中的一些教育界的意見及討論,並作出一些建議。
在2021年8月26日,教育局發出公文《國民教育: 學與教資源及活動巡禮》,其中夾附了「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註明13個國教重要日子,以筆者的分類如下:
A. 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紀念(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五四青年節
B. 新中國節慶及成立後設立的紀念日(2):國慶日、國家憲法日
C. 一國兩制及國安法相關(4):《基本法》頒布紀念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國安法》頒布周年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D. 學校典禮及節慶(3):開學禮、元旦日、結業禮 [此項的併入,是因為在該日子或前後要安排升掛國旗及奏唱國歌,而「在國旗下的講話」也可算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
當時因為正值疫情,學校只能夠在網上與實體教學中盡力應付這些重要日子中校本學習活動建議的要求。要在開學之初的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作專題活動,學校必須要在暑期中有所準備;而一些法制紀念日(國家憲法日、《基本法》頒布紀念日、《香港國安法》頒布周年日)的活動,可以如何扣緊小學生可以理解的國民教育,也是一道難題。當然,在2022年1月開始要求學校每周有升旗禮,以上重要日子作為「國旗下的講話」的參照題目,也可以成為國民教育的常規。
及至去年8月2日,教育局將《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抽出作為獨立的通告,除聲明2022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更強烈建議學校參閱國教活動年曆,全面及有系統地規劃適切的校本國民教育學習活動。另外亦加多了五個日子:
A項:七七事變紀念日;B項:烈士紀念日;D項:勞動節
E. 黨軍節慶(2):中國共產黨建黨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師生黨軍感知的差異
通告一出,較為囑目的便是E項的兩個黨軍日子,而B項的烈士紀念日亦考驗負責老師對當代國情的了解。按烈士紀念日的意義,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生命,才有中華民族的獨立,才有新中國的誕生,所以烈士紀念日設在國慶日之前一日。但在香港一些校園的考慮是,在國慶日放假前辦了國慶的升國旗儀式,那麼國慶放假後才補回「烈士紀念日」,當時有老師問可以嗎?
至於黨軍節慶,筆者最初覺得是較為超前的舉措,舉個例子,在今年一次老師國民教育的分享中,問老師哪個是中國現時的執政黨,照常理無人不知,但我把咪高峰放近老師的口,他也說不出「中國共產黨」五個字,見微知著,顯示一般學校與中國共產黨的距離。但另一方面,在國教學生活動中,一個小四學生創作國民教育問答題目,居然提出「中國國旗最大的一顆星代表什麼?」我問她知不知答案,她絕不猶豫地對著咪高峰說「中國共產黨」。所以,就學生國民教育學習成長而言,黨軍節慶的加入又是順理成章。
及至今年發佈的2023-24學年《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又加多了五個日子,全是D.節慶,包括中國傳統的農曆年初一、清明、端午、中秋和一個國際的婦女節。
國教的聚焦及即時性
看來,現時國民教育確實涵蓋範圍甚闊,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當然也可以加上上元、重陽、七巧、盂蘭等不同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另一方面,這兩年加入的勞動節和婦女節,節日的歷史及意義與國民教育較少交集,在如今已有23個重要日子中,可否考慮刪減一些呢?
還有,國教活動應該對不同學習階段有系統性的聚焦,如在初小可以集中在學校典禮及中國節慶,及至高小便加上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紀念日;繼而之到初中便增添一國兩制及國安法相關的日子;最後到高中才有黨軍節慶的活動。
最後,國民活動亦應該有即時性,譬如今年是國家倡議「一帶一路」的十週年,正好給學生一個放眼世界、增強國際觀的一個學習體驗。還有今年國家兩個城市舉辦兩個大型的運動會,剛剛過去的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暑假中較難推動學校活動;所以更加要珍惜在九月底開展的杭州亞運會,這場盛會不止讓學生了解國家在舉辦大型運動會的出彩和實力,更對國家的體育成就感到自豪,也提供了一個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