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3

做好「共創明teen」

 


做好「共創明
teen」        許為天 (信報2022/9/3)

[踫巧今天另外兩份專欄亦談及「共創明teen」,附上剪報]

220903 「共創明teen」剪報

在新冠陰霾之中,香港學校已經踏入第三年的抗疫教學常態。疫境自強,在「一國兩制」的新局面,筆者以「抖擻精神昂鬥志、共譜教育新篇章」對前線的學校師生作出鼓勵。然而,在現實環境中,不少社經地位低下的學生獲得了鼓勵,假如沒有其他相應配套,也只能接受家庭的困境帶來成長的命運,不止輸在起跑線,也在賽跑的時候一路吃虧。政府正要推出的「共創明teen」會否是及時雨呢?

有在大學的朋友說到,「共創明teen」好似大學的友師(Mentor)計劃,即是配對大學校友及本科生,發揮學兄姊對師弟妹的人生導航;不只是大學,有些中學亦有相類的計劃,筆者也有參與中學及大學友師計劃的經驗。當然,今次政府推出的是扶貧計劃,是回應特首在政綱中提到要「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推行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設定範圍和計劃的內容,扶持居住在『劏房』的貧窮家庭兒童,目標是促進官商民合作,發動社會一同扶持其生活、學習和個人發展等需要」,而計劃的對象便是二千名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

上述提及的師友配對只是其中一個元素,另外還有其他兩個元素:個人發展規劃及財政支援。在個人發展規劃中,不只有友師幫助探索,計劃中還有理論實踐兼備的五個範疇:第一是迎新活動;第二是基礎訓練,包括必修和選修活動;第三是友師與學員的互動環節;第四是多元團體活動;第五是畢業典禮和擴闊社交網絡。可謂之活動豐富,我擔心的是這二千對的師友配對的出席情況,是否有KPI(關鍵績效指標)呢?未能達標又是否能夠獲取全部每學生壹萬元的財政支援呢?

另外,在推廣計劃的記招中,一個牽涉全港學生的計劃卻未見有教育局的代表出席,難道教育局真的不在這計劃的跨部門工作小組之內。還有,這計劃強調集結官、商、民三方面的合作,為什麼缺少了對初中學生最大影響的兩個單位:家庭和學校?

如果真的脫離了學校的合作,我有以下的憂慮。以二千個名額作參考,即每所中學平均可以有四五位劏房學生受惠,如何作選取呢?受助學生會否在校園被其他同學標籤?「你就著數啦,政府畀壹萬銀你。」再者,只是依靠一個激勵計劃便意圖「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確是有點脫離實際。可是,受助學生及家庭卻可能有很高的期望,認識一個高社經地位的友師,是否一個攀龍附鳳的機會呢?友師有心理準備嗎?整個計劃如何處理這個期望落差呢?

其實,現時民間也有一些相類的中學生計劃,協助學生作生涯規劃,提升上流動機,較具規模有「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現時已經有超過200間中學參與其中,亦有完備的VASK(價值、態度、技能及知識)架構及發展工作理念。「共創明teen」工作小組是否可以和此類計劃的單位溝通合作呢?

要達成「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的目標,便必須務實地了解初中學生發展的規律,配合個別學生成長的家庭和學校環境。所以,筆者建議透過學校「共創明teen」,起初試點可以是二千個住劏房的初中學生,最終目標是所有住劏房的中學生。其實,如果要更顯果效,快要準備文憑試的中四五學生應更為優先,他們的心智較為成熟,對前程規劃也有較高的渴望。

由中學按劏房學生數目作比例分配友師及財政的配額,亦鼓勵學校相應安排校本的友師(如校董、家長、校友)及財政(如辦學團體捐款)撥款,增加受助學生的數目,以達成「一個也不能少」的理想目標。要做得更好,便要向國家兩年前的「精準扶貧」學習:整個計劃需要有每個學生的背景、發展規劃及進展,在家、校、官、商、民合作的精準扶持之下,共創劏房學生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