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1

同創香港教育新篇章

 


同創香港教育新篇章
              許為天  (信報2022/6/11)

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5年,新一屆的特區政府即將就任帶領香港迎向「一國兩制」的新時代。香港教育領導協會邀請一批中小學的學校領導,「勇於承擔、敢於創新」,改變由考慮學校力量、以系統出發的傳統改革方案,建議轉型為與學生學習成長、社會未來需要的設計思維模式。願景是將香港教育辦成為大中華及國際教育的示範點,讓港人及國家自豪,香港教育再創輝煌!

在中小學推動教改廿年,尤其是在新高中的改革,規模龐大,學校領導及教師積極配合教育改革,在學校革新及校本課程的經驗相當豐富。教育局頒布的課程指引:2014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及《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別提出的七個學習宗旨,至今仍是關鍵的參考,再配合近年強調的價值觀教育及國民教育,已經有一個很豐富的學生成長方向。可惜的是,學校制度產生的校際競爭、文憑試作為中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導致學校偏向考試成績主導,中學系統更未能照顧對傳統學科能力稍欠的學生,中學文憑試亦出現選才偏差的現象。

可幸的是,在過往兩年多的疫情中,學校師生對網上學習及自主學習已有一定的基礎,提供學校教育轉型的契機。另一方面,部分資歷較深的老師離職,換上一批願意接受新事物的年青老師,可能是欠缺課堂教學經驗,但卻可將整個學習模式作出範式轉移。結合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學習和評核模式應有與時並進的範式改變。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學校制度要擺脫競爭求存的局面,而是互利雙贏;學校及家庭不是對立互怨,而是攜手同心培育學子;師生不再只是在困擾在時空有限的課堂教學,而是多元互動的因材學習。

*把握時機*

在港版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之下,「一國兩制」有明確的方向,學校內外的政治局面相對穩定,有利於長遠規劃的教育改革。候任特首李家超先生提出「以結果為目標」,強化戰略謀劃、提升施政效能,可以擺脫傳統思維及架構的局限。

在疫情後時期,應把握在「停課不停學」中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在網上學習及自主學習的基礎,促成新時代學習的範式。教師離職(包括外籍教師等)而未必能聘任合適人選,提供機會予學校靈活調撥資源至其他學生學習資源,如教學助理或網上學習資源等。

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國家不斷改革開放,香港仍為全國最開放城巿,香港教育配合國家及大灣區的發展,香港及香港的青年人前景光明。現時香港學校面臨學額過餘,而大灣區則在人口驟增的未來將遇上學額不足,香港學校可提供學額予大灣區適齡學童。國家教育部在本年度推行義務教育(由小一至中三)的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本港學校課程改革有更切合「一國」的參照。國家國務院今年發佈《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作為全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更應培育本港青年開放自信地融入世界,作為「中國青年的全球行動倡議」的先行者。

*香港教育的定位*

1.         中西相容:在教學語言、升學和就業方面都與國際接軌,香港的高等院校均以英語授課。香港教育有多元的語言及文化的環境,中西文化相容,香港學生在內地及海外學習及生活都較容易適應。

2.         教育平等:香港教育制度「優異而平等」(excellent and equal),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顯示,與其他地區比較,香港學生學術水準名列前茅,卻與家庭背景關係不大。

3.         學生為主:建立「學生全方位聯合成長人工智慧管理平台網絡」(學聯網),以具前瞻性的資訊科技發展方向改善學與教、評估及學校行政效能。

4.         育人為本:校風及學生支援方面的推行,如:營造班風、班級經營。

5.         家校合作:推動家長教育,讓家長明白全人教育的重要。

6.         教研結合:結合教學研究與學校實踐,讓香港教育與時並進,精益求精。

7.         青年先行:培育本港青年開放自信地融入世界,作為「中國青年的全球行動倡議」的先行者。

8.         國際亮點:香港教育發展的理念、研究與及實踐,成為全國及國際教育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