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新時代 許為天(信報2022/4/9)
新冠肺炎襲港至今已超過兩年,已超過八千名市民因此不幸離世,筆者在此表示哀悼。離世的大多數是年紀老邁的長者,究其原因,其一是本港長者接種疫苗的比率一直偏低,偏低的原因又會是因長者或家人反對,政府卻一再強調不會立法強制長者接種疫苗。
當然,香港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社會,政府強制的行為較少。但在一個醫學上證明有效的預防,對長者、家人及社會大眾均是利多於弊的情況之下,政府為長者作出明智的決定,緊急立例行善法又有什麼擔憂呢?
同樣道理,家長可否為仔女決定不入學呢,為什麼政府卻立例小孩子入讀小學及初中?當然,普及教育是現代社會政府的承擔,而既然承擔,便必須保證學生在強迫教育中的質素,就等於接種疫苗要有確證的成效。可是,家長及學生煩惱的是普及教育質素的參差。一個簡單及經常在學校出現的問題,就是家長及學生對編班的意見,為什麼不可以接受另一班的老師教導?再擴闊一個層次,就是學位分配的問題,為什麼學生不能入讀已經認定是較為優秀的學校呢?
面授教學停擺、教育逆境重生
道理就是,每所學校有限額,學校有班級的編排,每班有人數的限制,所以學生被派到哪一所學校、編到那一班,便要接受這個被編定的教育成長。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中已經超過大半個世紀了,而經歷了這空前的疫情,學校面授教學停擺多時後,後疫情的學校教育可能真的會在逆境重生,學生學習可以有新的道理,更加配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正道。
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在疫情中的「停課不停學」實踐中,在網上學與教的掌握有飛躍的成長。另外,教師在網上備課、學生在網上學習,都會發覺原來網上有極大的學習資源,例如有老師已經精心炮製網上歷年中學文憑試數學卷的詳細題解,資深數學科主任評語:「講解很清楚,不只解釋,也教同學如何入手」。既然如此,學生又何須在課室內聽取水平不足的老師教導同樣課題。如果是單向講授,網上授課便沒有實體課室的人數限制,那麼便可以安排最優秀的老師向所有學生講授。上海市在今學年便有「名師面對面」的實踐,凝聚全市名師,針對初中應考科目作出免費網上教授。
優秀老師離職、靈活資源調配
回到香港學校現場,不少優秀老師離職,學校要急於聘請老師按班授課,有時水平不足也只能濫竽充數,受害的便是學生。所以,在未來的新局面,學校教學資源調配,包括老師的聘任必須鬆綁。既然未能聽到良好水平的老師,便可以靈活調配教師及學習資源:一個優秀老師可以同時教授幾班,而學習方法及水平不同的學生更可以透過相應的網上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原來聘任老師的支出便可以調配置到安排靈活教學的經費上。如此安排,更可以解決在本文開始提及有關調班要求的問題;當然再推展下去,學生更可以進入另一所學校的名師課堂。
另一個現實例子,上學年中學外籍英語教師離職率創五年新高,達到13%。要招聘一個合適的外籍英語教師其實絕不容易,如果將同樣的資源撥作英語環境的提升,更可以因校制宜:英語歌曲、影視資源、娛樂資訊、體育賽事、筆友交往…。談到英語學習,香港在回歸25年每下愈況,教師的英語水平亦要積極提升,才能真正創造學校英語環境,保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英語學習優勢。
筆者也聽聞曾經有辦學團體有意組織轄屬學校,製作優秀的分享教材,奈何當時資源有限,更要面對每所學校教師工作分配的考慮,所以最後也是無疾而終。
面對香港新任政府的新局面,香港教育要彎道超車、再顯光芒,便要有嶄新的方向:不是因為教師編排而授課,而是學生因材施教的成長。正如內地教育界高人朱永新老師的預判:「主動迎接、主動介入 -- 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