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到雙減,顛覆現初心 許為天(信報2022/2/12)
當全球億萬觀眾看著最後兩位火炬手登上雪花台上,正在猜測今次奧運火炬燃點的突破,原來那火炬已經插在百國團聚、回歸一起向未來的雪花圖案當中。原來那奧運聖火本早在數月前從希臘奧林匹亞採集,一直傳遞燃燒,來到奧運會場不在於耗費能源的熊熊大火,而是更能配合全世界大主題低碳環保的微美聖火,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如此顛覆性的聖火安排,正正引導我們在疫境之中和戰爭邊緣回歸到奧林匹克主義的體現:將體育與文化和教育融合,尋求創造一種基於努力而獲得喜悅的生活方式、教育價值的好榜樣、社會責任感和對一般基本道德原則的尊重;目標在於造福人類和諧發展,以促進有關保護人性尊嚴的和平社會。北京冬奧開幕式的「簡約、安全、精彩」便是社會責任、人類和諧、和平安全、努力達至真善美的見證。
在中華大地上,同樣顛覆的是去年中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立竿見影地禁止所有校外教育機構提供小學及初中的學科教學輔導服務,即是「補習班」。家長以額外資源讓子女在校外補習,增強學習;在家中要求子女克勤地完成作業,考好成績,確是家庭教育的天經地義,現時居然是有違國家規矩,什麼道理?
內捲爭資源、礙三孩政策
要明白這顛覆性的規矩便要知道內地在雙減政策前的教育現況:過往教育部曾提出多次減負的政策,結果是弄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畸形現象,校外的課業補習社如雨後春筍,不止為了保底,更有超前學習。為擴大市場,不惜提升家長需要,製造不健康的學習要求,成為教育上的「內捲」。「內捲」是內地的通用語,指同行(或學生)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如進入名校),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另外,校外補習的支出更成為一般中產家庭的沉重負擔,此等子女教育投資導致年青夫妻不願意生育或仍然以一孩為首選,在國家推行二孩政策後情況未有顯著改善。所以,雙減政策可以說是配合國家最新推出的三孩政策,建構一個健康及持續性的人口發展。
當然,內地的小學及初中均有不同的措施配合,如小一二不設書寫測考;課後增強各類型的學習,包括課業補底、多元發展等,確實豐富了學生在正規校園中的學習生活。在教學資源的編配中,有些地區打算安排名師輪流在各校任教,平分優質教學資源。上海市在今學年便推出一個初中生共同進步的「雲共用」:為緩解初中學生應付中考(如香港曾實施的「初中評核試」)的焦慮、「名師面對面」凝聚全市名師,針對初中應考科目作出免費線上教授。當然,此項線上教學,不止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也能通過這些優秀教師的課程,對其他教師起到示範引領作用。若雙減政策推行得宜,便可強化學校教育作為學生成長的主陣地作用,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防止教育「內捲」現象,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回歸學校教育的初心。
學童人口減、港校陷內捲
回到香港的學校現場,在學童人口驟減的趨勢下,學校教育由教好自己的學生的原意,逐漸將重點轉移到吸引新生入學,保證學校生源及新生水平。於是乎,校門外的海報滿是升學成績、活動表現、名師卓生等等。如此教育上的「內捲」,香港人見慣不怪,但確實是教育投資的浪費,我們是否要等待一次香港教育的顛覆,才能復原學校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