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更新--兩制到一國 許為天(信報 2021/8/28)
筆者前文提及,大量教師離職產生大量的教師崗位騰空,無論在基層或中層領導崗位中,都增加了教師入職及晉升的機會,可以積極引動教師對未來學校教育的承擔,這正是教師隊伍提升更新的大好良機。上一篇集中在教學水平的提升及教學實踐的更新;今次集中探討現時教師對國情的認知。
筆者在2020-21學年去到18所中小學作「國情(國安)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講座,在其中15所作了一個教師對國情認識的小調查,結果見【剪報】。可以看到,非常熟悉國情的老師在每一間學校平均不到兩位。
現時每所學校均有國安教育專責小組,要處理校內國安教育以至國民教育的推廣,而只有不足兩位教師對國情非常熟悉,明顯不足。更且,透過本人在講座分享時了解,部分自認為非常熟悉的老師其實對當代國情也未有深入的了解,譬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也是十分陌生,更遑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再看另一端,認定自己對國情認識不多及很少的佔一半以上。當然,在以往強調香港為本的「一制」校園氛圍下,不太認識國情沒太大關係。然而,國民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已成為在今天「一國兩制」新局面中學校教育的必然元素。
一般教師若沒有基本的認識,又如何教導全部學生均要領受的國民教育?
故此,對一般教師及國民教育負責老師分別進行基本及進階的國情教育,才能配合對學生進行的國民教育。
從教育局最新通告中了解,接着一年中教師可參與「國情教育」知識增益網上課程系列,其中包括《憲法》及《基本法》的關係、國家安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定的幫助。就筆者的經驗,這些較為硬性的資料介紹需要配合一些較為軟性的國情認知,令教師更易接受和吸收,提高學習效能。
實際的一個例子,在去年通過《國歌法》後,國歌納人中小學教育,學生要學習歌唱國歌、國歌的歷史及精神以及奏唱國歌的禮儀。
學校會着重歌唱國歌及奏唱國歌時的禮儀,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國歌的精神。在教育局網頁中可找到國歌的簡介,其中提及國歌表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為加強一般教師對國歌的認知,筆者向教師們介紹《故事裏的中國》中的一期《國歌》。《故事裏的中國》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戲劇+影視+綜藝」文化節目,在《國歌》內,除了欣賞到描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舞台劇,更邀請了填詞人田漢先生的孫子歐陽維教授、作曲者聶耳先生的姪外孫青山導演,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司徒慧敏先生的女兒司徒恩湄女士,讓他們細膩還原當年兩位創作國歌的始末;還有曾在開國大典上奏響國歌第一聲的小號手汪奇老先生,更在節目中再次奏響了這段早已融入他生命的樂章。
學校升國旗儀式配合講話
接着在新的學年,待《2021年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教育局便會就每周舉行升國旗儀式的事宜向學校發出指示。
在學校內進行升國旗儀式中,必定有奏唱國歌部分,在教育觀點上,教師及學生對國歌精神的認識以至感召至為重要;如果能配以恰當內容的國旗下的講話,在國民教育的推展上更是相得益彰。筆者了解到已有學校作出主動的配合,在新學年一開始已經進行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亦有學校購置在禮堂可裝置的旗杆,方便在下雨及炎熱寒冷期間,可以進行室內升旗儀式。
期望在學校和教育當局的配合下,協助老師跨出香港為本的一制,認知中國大陸的另一制:社會主義實踐的成功及優勢,進而提升對國家的了解及認同,做好國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