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周年縱橫談 (信報 2019/5/4)
一百年前的今日,在北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五千多的北京學生彙集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五四」標示了這日子,當然有青年愛國的元素,也同時包含了當時中國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反思及批判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 Science),探索中國致強之路的新文化運動。
一百年過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五四百周年紀念大會中提出五四精神是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而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向與會青年強調愛國愛黨,也是「五四精神」的新時代演繹了。然而,港人比較常提及作為五四精神中支柱的「民主」在新演繹中,只是排第三。還有,中國大陸對「民主」的理解,也與港人慣於西方演繹的大異其趣。
回到內地,街頭巷尾觸目所見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標語,「民主」僅列於「富強」之後為排名第二的價值。而對「民主」的理解可見於2007年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戴木才教授的陳述:「民主是一種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體現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及保障和尊重人權等方面。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統治,就是人民主權、人民至上。以民主政治為核心建構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觀,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另外,戴教授亦提出了「富強」作為首要價值的重要性:「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所以,一百年前的「德先生」到了今天,也便有了因地因時而異的內容和過程了。
到了「賽先生」,習主席在講辭中提及很多「賽先生」在年青時的成就:牛頓、萊布尼茨、達爾文及愛因斯坦,加上沒有提及的近代的蓋茨和喬布斯,累積的成果還是西方壓倒東方。然而,習主席倒有帶出中國新一代的「賽先生」:航天領域的嫦娥、神舟團隊,環球導航的北斗團隊。再加上「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流動支付、共用單車)和5G,在科技成果方面,現代中國「賽先生」算是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但在「科學求真」方面,則還有努力的空間。
將「賽先生」與「德先生」搬到海岸另一邊的台灣國民黨參選總統領選人的競爭,主動出擊的郭台銘以科技產業起家,歸類「賽先生」;而被動的「德先生」韓國瑜則坐擁民意,似乎是略勝一籌。「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可是五四精神中的愛國民主主義,又可以是一個創意的說法。但終歸韓市長說得down to earth,便成了眾口一聲的標語了。韓國瑜在訪問美國時用了兩句精簡英語描述領導的行為:空談的政客talk the talk;實務的自己是walk the walk,我也在本文後段talk my walk:
四月中到南京探學生,七年前到訪時南京還只得兩線地鐵,現時南京地鐵十線的總長度已是全國第四;今周訪問深圳創業的教育及醫療服務機構,單位內年青人充滿幹勁,感覺前途無限;在港訪問科技公司的先進辦公室:無定位無紙辦公,青年人對此正是情投意合…
確實時代在變,新的一代會面對的是改革和競爭,學校教育也不能不變,但是變也要依民主和科學的道理。現時香港教育當局只顧推出「與時並進」的政策,配以相應的(其實是不足的)津助便要求學校「水到渠成」,不理前線教師的負擔和壓力,也沒有照顧到辦學團體和校長的領導和管理能力的極限。原來香港教育的優勢:教育資源的充裕、教師團隊的專業、辦學團體的熱心、家長社團的協作等在眾多成本效益低的教學實踐中「相煎何太急」。以前沒有全面問責時,當然有不少「佛系」校長教師,但有心有力的校長教師還有時間空間作出生命影響生命的任務;到今天,大家都忙得要命,少了「佛系」,也少了細水長流的春風化雨,教育質素也便因加得減。至於五四精神中的愛國,連基本國情教育的唱國歌也要依靠立法來推行,教育專業領導何在?
「德先生」、「賽先生」、年青人愛國和承擔,都是五四運動注入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教育的好東西,期望在新的百年開展時有懂得教育科學、照顧民生民主的愛國教育領導,能建基在本港教育的優勢之上,帶領香港教育在全國甚或全球中出類拔萃,學子得益,中港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