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Sir精神的傳承 (信報 2018/5/26)
本月九日一朝早便有噩耗傳來:尊敬的蘇振學先生(蘇Sir)因癌症不幸離世,不禁黯然神傷。還記得一月時在東涌一齊協助香港青年旅舍「昂步棧道」的活動,雖然也知道他身體有點不適,但也難料在四個月之後便是天人相隔。蘇Sir是我們一批中青年人在青年和教育服務的人生導師,他在教育局的職務上致力推廣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The Duke of Edinburgh's Award,簡稱DEA)和香港青年獎勵計劃(1997年易名,The Hong Kong Award for Young
People,簡稱AYP);在義務工作上積極參與香港青年旅舍以及其他公益項目,提升青年人的生命質素,這些豐盛的貢獻真是值得在青年和教育服務的朋友了解。
第一次見蘇Sir是四十年前,當年我剛入行當中學老師,年輕好動,被學校編排作DEA校内導師,更被推薦去參加DEA野外鍛鍊導師培訓,便開展了與蘇Sir的交往和情誼。他當時是教育署負責此項目(DEA野外鍛鍊)的官員,初次見面已感覺他是另類「官員」:没有官款,不怕多事,只想推廣DEA。DEA 要求青少年人要達成技能、服務、野外鍛鍊與及康樂體育四方面(至金章級加上團體生活)均有表現,達至全面發展,給予高中學生在課外學習一個有系统的發展規劃。
但是如此煩複的學生活動,加上野外鍛鍊有歷奇冒險成份,以當時的學校和教育署氣氛:多做多錯、唔做冇錯,只有「傻仔」才甘心樂意。而當時蘇Sir這「傻佬」便帶著我們這批「傻仔女」通山走,帶領學生走出一條又一條的郊野遊踪。當年很多一齊帶隊的老師還在拍拖的階段,要將周六日與拖友家人的寶貴時光貢獻出來帶野外鍛鍊,確實有難處。在那時候,蘇Sir的名句便發揮作用了:「如果您覺得這服務有意義,您便應帶同您的女或男朋友一同參與,可以同時帶隊、同時拍拖,更可以壯大我們的隊伍。」而我不止和女朋友(即現時太太)一齊帶隊,也號召了一些同事共遊山野,修己善群,無以上之。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Sir走遍不少中學,在禮堂、教員室、校長室等地方,分別向學生、老師和校長推廣DEA。不少校長、老師和學生都是被他熱情澎湃的講話打動而踏上DEA這段不一樣的人生路。典型的例子有老師曾經因為被學校委派作DEA負責這苦差而苦惱,但至後來卻轉型成DEA或AYP的積極推動者,箇中轉變的主導人物便是蘇Sir。如此的能人志工一批一批地在蘇Sir的信任與同行中,受到不斷鼓勵而接受自我挑戰、均衡發展、認識自己、創造未來;亦在他的領導下,為香港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光發熱、盡心盡力。
作為一個青年活動的領袖,蘇Sir並不是以指揮式去動員群眾的支持和參與,而是走入群眾一齊活動和服務,事事關照,以身作則。另外,他在教育署的工作不止是DEA的崗位,在其他活動中,如校際話劇比賽等,他在前線的工作並不因其「江湖地位」而有所怠慢,禮貌周到,躬身力行。我們這批後輩便是看在眼裏,見賢思齊。
由對蘇Sir領導行為的觀察到今天在學校領導理論上的領悟,蘇Sir充分顯現一個指導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作基礎而轉化成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的實踐。他不止是對於DEA乃至青年旅舍活動的熟悉,更重要是他以關注青年成長的初心,透過他打動人心的一言一行,帶動起老師學生在DEA參與的量與質。成就了每一位參與者的自我實現,達成DEA活動的目標,更成功促成眾多因DEA而成的團隊,三者的達成便是團隊工作的優異標誌。
今天這篇文稿是讓讀者了解一個努力不懈的教育工作者的生平點滴和啟示,也是希望在世的教育同工能以蘇Sir為榜樣:專業裝備、不忘初心、善言敏行、乃役於人,帶領青年學子走上不平凡的人生。
蘇Sir,永別了,良師益友,精神長存。